我们怎么和萌娃聊传统文化?
经常听到高知父母感叹自己满腹经纶却不知道如何和小娃娃聊传统文化;
在博物馆或传统景点会看到专业讲解员把讲解词背的滚瓜烂熟却不知道怎么和小小孩童讲历史文物和古代建筑;
也经常遇到民间的非遗传人或者手工艺人自己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面对研学孩童只能抓耳挠腮。
怎么将我们已经融入潜意识中的专业知识或者技能深入浅出地表述清晰呢?怎么让十岁以下的小孩子们听懂、看懂、接纳传统文化呢?
我们可以尝试两个改变:
1、降低难度
2、放慢节奏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进行一些刻意练习。
降低难度
先举例说明怎么降低难度。
首先是拉近距离,让传统文化与孩子们熟悉或者感兴趣的东西产生联结。
例如:下面这诗《诗经∙周南∙螽斯衍庆》是我给培田小学1-5年级的所有孩子选的一首诗。
孩子们一看到诗经就连喊:太难了,我看不懂。
是,不仅是孩子这么认为,很多父母也觉得诗经生僻难懂。
其实并不,诗经就是2500年前的民谣和儿歌。本来就是口口相传,朗朗上口。只是后来被收集整理成诗经才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
我给培田村的孩子选这首诗是有原因的。
培田古村现存年代最古老的房子名为“衍庆堂”。名字来源于《诗经∙周南∙螽斯衍庆》。孩子们和衍庆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一边学习古诗一边讲述自己在这座房子里曾经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当两千多年前的诗歌与500多年前的建筑与我们的日常之间产生连接的时候,孩子们因为畏难而浮躁的心也就宁静下来。
而且孩子们都曾经在草丛中抓过蝈蝈,很多孩子也养过蝈蝈,蝈蝈在2500年前的名字就叫螽斯。
我们带孩子到一个陌生的领域,可以寻找一个熟悉的东西把未知和已知相连接。
当孩子觉得这些都是自己熟悉的范围的时候,新的知识和已知的知识体系连接起来,新知识只是已有知识的延伸和扩展。这样,孩子们就会有安全感,接纳和掌握新知识的速度快了很多。
具体到《螽斯衍庆》的每一句诗词内容的降低难度也是从已知的那部分开始。孩子们本来看到很多生僻的字的怯场。但是,我们先找一找有没有已经认识的字?
孩子们觉得这个能做到,马上安全感就回来了。静下心开始寻找,找到:“子”“子孙”“子孙,羽”
从认识一个字到认识三个字的都有。
太好了,能认识这三个字,就是全诗的关键词了。
《诗经∙周南∙螽斯衍庆》这首诗主要表达的就是祖辈对子孙的美好祝福。所以能找到“子孙”二字的孩子就是直接找到整首诗的最最内核的内容了。
赶紧夸奖孩子,使劲地夸,被夸奖的孩子兴趣更高。
那个“羽”字,可以引发出此诗的主角:螽斯,这时候可以和孩子们聊蝈蝈了,孩子们一说起蝈蝈就来劲,打开话匣子停不下来。
螽斯因为繁衍能力很强,在民间一直都有繁衍子孙的美好寓意,在培田村的传统习俗中,有种民俗称为:“螽斯银”。就是婚嫁的时候女方家长给女孩子陪嫁的“子孙钱”。
接着,我们就可以开始根据诗经里的“诜诜”“薨薨”“揖揖”做戏精了,动作和声音齐上。
孩子们不能全部记得也没关系,我们一定要记住:和睦的亲子关系好过多认识几个字,培养孩子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好过他会背诵一首古诗。做为家长,这时需要“察颜观色”,知道适可而止。保持一种其乐融融的状态才是低龄儿童学习的最佳状态。
降低难度还包括:多做减法,越学越少。
接下来我们数一数重复的字,把重复的字读一读再去掉,就只剩下几个字了,数量再次变少,孩子们觉得更简单。他们的自信心更足,把控度更强。
降低难度的方法还有分解内容:把整篇诗歌分解成四部分,分别讲解。
哪四部分:诗歌名称和三个重复的句子。
学完以后,全体同学去衍庆堂参观,继续巩固,多维度加深刺激。
在学习《诗经∙周南∙芣苢》的时候,我们也是先去掉重复的字,这样整首诗就只剩下六个动词,再用表演的形式表演这几个动词。
接下来我们把芣苢,也就是车前草,直接分解了。
一棵杂草,孩子们觉得有点复杂,也不觉得好看。但是把一棵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孩子们从新奇到欣赏也就只有两张图片的距离。
他们会惊讶路边随处可见的野草原来也不难看,换个角度看过去,像一朵旋转的绿花。
接着,我带着他们每人到操场旁边的泥地里挖一棵车前草。把草洗干净。再分解。
听说要把芣苢(车前草)画出来,小朋友们觉得太难了。
当我们把车前草的叶子一片片摘下来,按照从大到小地排列整齐,再把整株车前草分解成上面那样根茎叶三部分,告诉孩子们,假如画不出一整棵车前草,只画一片叶子也行,孩子们安静了。
难度降低以后,孩子们在放松的状态下绘画的效果是超过他们自己的想象的。
从来没有上过美术课的孩子。也能画出芣苢。看起来还不错。
放慢速度
方法二:放慢速度。
放慢速度需要从三方面着手:语速慢,步骤慢,节奏慢。
首先,需要慢下来的是语速。
我们和孩子对话,语言需要慢且清晰,指令明确,及时反馈。
我们和孩子讲解一个新的事物或者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就要像在演讲台上面向数百人做演讲报告一下的语速,你和听众之间是有距离的,需要一个思维缓冲带。
指令明确也是一个需要有意练习的小技巧。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都是对人提要求的时候需要婉转,但是这一招对孩子往往无效。
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成人自己在对话的时候经常就指向不明确,有一些逻辑错误,在成人的世界里,很多逻辑小漏洞并不那么明显地影响沟通,成年人能够根据经验和熟悉程度而自觉地填补逻辑漏洞,但是孩子们会理解不了成人的思维是如何跳跃的。
家长的要求和指令需要非常清晰明确。名词和动词的搭配直接了当,孩子才能正确理解你的想法。
孩子在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孩子也能从家长那里逐渐学会如何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和孩子的对话最好是能够及时反馈或者说是确认信息。具体的小技巧除了语速慢一点,还有让孩子复述一遍刚才给她安排的小任务是什么?或者直接就刚才的内容问一点小问题。
例如,可以问:刚才妈妈要你去拿什么?东西在哪里?是什么颜色的?拿了东西以后送到哪里去?……
孩子一边回答妈妈的小问题,一边确认时间、地点、形状、颜色,处理方式等各种信息。
孩子们需要凭借及时反馈来调整判断自己的正误和下一步该做什么。
第二慢是步骤慢。
首先是拆分步骤。我们成年人以为简单的一个动作,那是因为我们之前不是第一次做,当我们发现孩子们没有及时掌握的时候,我们就要马上警醒自己是不是速度太快,没有把过程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步骤呢?
让孩子的注意力一次只聚焦一个概念,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消化。一次不要塞进太多的内容,否则孩子会觉得难以承受。
例如我们在培田村的营地活动邀请了一个本地艺人带着孩子们现场做竹埙,吹竹埙。
在开营之前,我将竹埙的制作过程做了分解,和培田村的孩子与民间匠人一起演习了整个过程。
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足,我们开展冬令营的时候,制作竹埙的过程就非常流畅。
孩子们以合作的形式顺利地完成了一个定制版竹埙。接下来的演奏练习就交给专业老师蒋老师来教。
蒋老师吹竹埙可动听了,蒋老师吹完,请孩子们照着来,孩子们不会。蒋老师着急呀,贺老师赶紧过来救场。
我不擅长乐器的吹奏,但是我迅速找到关键点,并拆分步骤。
专业老师觉得吹奏是一气呵成的事情,拿起来就直接吹吧。
而我把步骤分成若干:手握竹埙的方式,每个手指的方位和用力程度,下巴和竹埙之间的关系,嘴唇和吹气孔之间的位置和关系,吹气的方向,气流的运动方向……
每一步都慢慢地讲清楚,并和孩子相互及时反馈和及时确认信息。
到2019年五一亲子营的时候,蒋老师已经学会了如何给孩子们讲解吹竹埙的方法,已经有专业技能的人,一点就通。
第三个慢是慢一点说出成人的观点,尽量让孩子自己发现。
我们老师和父母直接说出来的是:知识点。
孩子们自己观察并顿悟出来的是:洞察力。
所以千万别快。我们一起慢慢等,慢慢看,慢慢聊。
之前我带孩子们到博物馆看展览的时候,不急着去讲解一个个的展品。
而是先和孩子站在一个展厅的门口,和展品保持一定的距离,能让自己看到展厅的全部,或者局部空间。在参观之前先一起观察并讨论:
这个展厅分成了几个中心区?每个展区最显眼的展品是哪个?每个区域有什么相同或者相似的物品?这些相似的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布展者把这些相似物品摆在同一区域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是经济?政治?建筑?还是新技术的出现引发了新的格局变化?……
实践证明,站在孩子的认知角度,让孩子们自己主动发现问题的效果,好过直接讲解每个展品。
假如我们像讲解员那样直接讲解某一个具体的展品,对于孩子来说,知识量既大又散,孩子会觉得累,没了兴趣也很难记住。
但是孩子通过观察以后,经过思考得出的观点,他们会内心欢喜,收获的是内心的小小成就感。
让城市的孩子到培田村研学,怎么让城市孩子对古建筑和古文化产生兴趣,并主动去了解传统文化?就是我到村里以后一直考虑的问题。
2018年国庆亲子营,我们开始将古村设计成一个孩子们探秘的游戏场,让孩子们以游戏心态去探秘古村。
在2019年的单飞冬令营,我们再设计了寻茶记等文化传统访谈活动。让孩子通过与村民的交流与互动,在互动活动中观察、思考和顿悟。
在研学活动中看到孩子们用特别的方式解锁平日里常见而无感的现象,收获洞察力。不仅孩子们成就感满满,做为父母和老师,也是为他们感到幸福而温暖。
放慢速度的第四点是要适当重复。
当我们希望孩子真的学到一些知识,或者培养孩子的一种思维习惯,还是培养一种行为习惯,我们都需要先将正确的范例和步骤演示清晰,然后重复、重复、再重复。
重复不是一成不变,重复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例如第一个范例里学习《诗经∙周南∙螽斯衍庆》我们已经重复的方式就有:参观衍庆堂、观察蝈蝈、了解螽斯银、版画创作、吟诵诗经等系列活动,以不同的形式来加强孩子对同一概念的多维度了解是适合年龄较小的儿童的重复方式。
上图是孩子画的蝈蝈。之前先把蝈蝈的结构讲解清楚,昆虫的基本特征需要保留,在正确的结构的基础上,当孩子多画了几个蝈蝈以后,他们自己会想着法子来改变造型了。这也是重复的优点之一。所谓的创新不是天马行空,往往是建立在理解和实践的基础上的变化。
降低难度,放慢节奏。
以上是我在与孩童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用的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希望给与大家一些帮助和提示。
🌻🌻🌻
今年夏天,在培田这样一个有着600年历史的古村,我们会开展两期设计思维主题的夏令营,为当地孩子设计户外活动空间。也会开展一期亲子营,大人和孩子们可以一起来这里体验向往的生活。
本文作者贺莹老师,是童行学院在福建培田的驻站教师,也是我们的营地导师之一。欢迎大朋友和小朋友们来到培田,和我们的老师共度一个难忘又收获满满的夏天。
了解更多培田单飞夏令营信息并报名
请扫描二维码
了解更多培田暑期亲子营信息并报名
请扫描二维码
📮如需更多与本次营地相关的咨询,欢迎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13331161914
客服微信:tongxing0105
客服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8:00
周六 10:00-14:00
⏰非工作时间如有咨询,可添加客服微信进行询问,客服工作时间统一回复
12
贺莹
童行学院培田驻站教师
童行营地导师
专注儿童美术教学25年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一起童行
拓展阅读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